作者:李晓婷 龙健
责任编辑:朱又可 实习生 蔡佳茵 网络编辑:瓦特
2013-12-19
郭敬明的中国梦:我非常清楚大众的审美是什么,我会给他比这个审美再高半格的东西。你给他一样高的,他会觉得你太平庸,太普通;给他高一格的,他不觉得那个东西美,所以你要在中间一个非常准的位置。他自我分割为两半:“写作、拍电影时我是艺术家的状态,创作完之后,怎么卖它,就是商人的状态。”
郭敬明的中国梦
我非常清楚大众的审美是什么,我会给他比这个审美再高半格的东西。你给他一样高的,他会觉得你太平庸,太普通;给他高一格的,他不觉得那个东西美,所以你要在中间一个非常准的位置。
郭敬明自我分割为两半:“写作、拍电影时我是艺术家的状态,创作完之后,怎么卖它,就是商人的状态。”
“很长一段时间,我一直以为南方系心中的少年英雄是另外一位,而我正好是他的反面,但今天没想到是我。今天把这个奖颁给我,我觉得很有趣。”
这是郭敬明准备的被致敬感言,因为时间关系被取消,很快,他找到了陈述的时机。对话嘉宾问他:“刚才说到下一个中国梦践行者是郭敬明,大家有点骚动,你怎么看?”
郭敬明没料到,他的回答引来了全场会心大笑。
“我其实就是想闹一下,”郭敬明事后对南方周末记者笑说,“我不太在意别人的想法,如果我在意,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争议,我一定乖,我演也演给你看,很正面积极向上的好少年。我觉得我很真实,我也不怕表现出真实。”
因为郭敬明出其不意的真实,一些人当场转变了对他的态度,“由黑转粉”,“再也恨不起来了”。另一部分人还是不买账,抗议“他凭什么”。
这种处境郭敬明习以为常——一边是泛滥的喜爱和崇拜,另一边是排山倒海的批评、抵制,乃至羞辱。“这些对我都没有什么作用。你羞辱我、打击我,我也不会理你;如果我真的做得不好、不对,你拼命鼓励我,也对我不产生任何作用。因为我太知道自己要什么了。”
2013年12月10日,郭敬明的《小时代3》在罗马开拍。为了来领奖,郭敬明提前两天结束拍摄,从俄罗斯中转,当天赶到北京,时差没倒过来,还一路发烧咳嗽不止。
和其他几位“践行者”拍摄合照时,郭敬明主动向身边的曲格平介绍自己——83岁的曲格平不认识他。开拍前,只有郭敬明老到地预先询问摄影师:“是需要活泼的,还是正式的?”他的个人大片原本计划拍摄20分钟,结果10分钟就得以收工。
不是拍一部电影,整个民族就崛起了
南方周末:外界有诸多对电影《小时代》的批评,比如炫富、对上流社会的臆想、肤浅等等。 郭敬明:其实很多年轻观众看完,只是觉得画面很漂亮,也没觉得在炫富。我只是想呈现一个时尚的都市片。至于呈现上流社会的生活,这不是《小时代》的主题,只是其中某一个环节会触及到。 南方周末:但你曾经承认《小时代》肤浅。 郭敬明:蛮肤浅的。 南方周末:你觉得为什么观众会需要看一个肤浅的电影? 郭敬明:如果你想看深刻的就去看《1942》,你想看肤浅的就看《小时代》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品位。有些人喜欢看欧洲的艺术片,有些喜欢看好莱坞的《复仇者联盟》、《雷神》这种商业爆米花电影,并不是说我看商业爆米花电影我就错了,这只是审美的一个问题。这个社会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电影,如果每一部电影出来都是悲悯人心,沉重的灾难,电影的类型会越做越窄的。 我不是那么极端地说,我一开始就要做一个肤浅的东西。而是这个题材本来就不适合承载太深刻的诉求。它的主题就是反映一群年轻人的成长,你说一个20岁的人和一个60岁的人,谁比较肤浅?一定是20岁的人比较肤浅。我其他题材的小说,比如说像《悲伤逆流成河》,就是写出生在弄堂市井家庭普通学生的生活,如果我拍那样的故事,天天让他们穿名牌,那就是我的问题。 南方周末:但是你没有选择拍《悲伤逆流成河》,而是选择拍《小时代》。 郭敬明:我很想拍,但是可能题材过不了。因为那个内容是高中生堕胎,所以不知道审不审得过。 南方周末:《小时代》的故事是你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吗? 郭敬明:应该是我对青春的一种想象,半记录加半想象加半梦幻化的。比如说女孩子之间的友谊,跟男朋友之间的吵闹,这种腻腻歪歪的东西,小说里面还有更多细节,对当下发生的新闻、对娱乐的调侃等等,都是很纪实的部分。但是又有超出现实层面的,比如说没有大学宿舍会是那样子,哪怕顶级的私人大学都不一定有那么好,你也不可能每天都穿着大礼服在街上跑,这个是满足女生梦幻的层面,因为人们都希望在电影里面,体验一种平常体验不到的人生。 中国电影市场还没有完善或者成熟到像北美的工业体系,大家一提到电影还是有一种本能,觉得那就是意识形态的东西,必须高大,必须高屋建瓴,必须直抵人心最深处。实际上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面,电影就是人们打发茶余饭后的生活的。没有人是真的走进电影院出来整个人生观都颠覆了,要改变,要崛起,如果电影真有这样的力量,那中国拍一部电影,整个民族就崛起了,不用天天呼吁那么复杂。
一些富二代并不像大家想象的肤浅
南方周末:你说《小时代》里有普通女孩,也有富二代。富二代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? 郭敬明:分很多种,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,家里的事业做得很大,爸爸妈妈也是政要或者官员,但是他们也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,很肤浅,或者不思进取,纨绔子弟。人家语言好得跟什么一样,英文法文都会,人家的阅历见识、专业水准、学历,没有一样输给你的。当然富二代、官二代里面肯定也有那种我们很看不上的,不思进取,每天玩名牌,挥霍爸妈的钱。但是因为微博、网络当今的环境,好的那一面,大家不爱传播,负能量传播得特别快。所以我身边的朋友们也挺郁闷的,有时候他们就不讲自己父母是谁,讲了,人家一上来就定义他没有能力。也不是说出身很贫穷的小孩就一定很有志向,也有很多贫穷人家的小孩杀人放火。 南方周末:如果我们说你是“富一代”,那么“富二代”跟“富一代”在你看来有什么差别? 郭敬明:富一代更懂得改变的过程,富二代虽然可以去假想,但可能还是不会真正切身体会:你在一切没有资源的时候,要怎么去努力,怎么去成功。当然他们也有很厉害的地方,比如说他们起点就比很多人要高,视野、思维各方面都会很国际化、很前沿,见多识广,包括他的待人处世、修养、家教各方面也会很好。每个人有不一样的优势,就看你怎么去用它。 南方周末:你想获得哪种优势? 郭敬明:没有想要的。除了顶级的富二代、官二代,正常有钱人家的小孩跟我没有太大的区别,如果是现在的生活而言,可能我还好一些。 南方周末:你经常会在小说里面讲人在宇宙里面很微小、很绝望的状态。这是你想象的绝望,还是说你真实经历过? 郭敬明:不至于有具体的事,但是你越接触这个社会,在中国大时代的背景下面,特别是我这样,又不是官二代,又不是富二代的人,很多时候会有这种无力感,或者渺小感,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努力或者想做就能做得到的,这种沮丧很多。但是我的性格还算比较积极,我一般都会去克服这些困难,或者说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最好。我现在已经锻炼到不太在乎了。我也不太会有激烈的表达,顶多自己不开心,自己在家里面闷一晚上,也不太说话,或者看书,自己尽量让那个情绪快一点过去,久病成医。 南方周末:你会向谁求助吗? 郭敬明:其实这就是对我来说很困扰的地方。如果我今天是个娱乐明星,我可能想说,前辈娱乐明星,遇到这个事情应该那样,说话应该这样。如果我是一个传统的作家,我可能想,莫言怎么做的?余华怎么做的?我也那样就好了。我是混合了很多很奇怪状态的这样一个人,我不太会找得到哪个人是我可以去参照的。往往我遇到的情况很复杂,或者我处的位置特别微妙。我爸妈是最普通的普通人,身边的伙伴是我的同龄人,他们懂的东西,我差不多都懂,我解决不了的事情,向他们求助也没用。关键你在内心层面的东西,还是自己要走得过去。
我非常清楚大众的审美是什么
南方周末:有大学教授说,他不会尊重一个生活完全变成消费符号的人,郭敬明在商业上很成功,但是他也不可能赢得我的尊敬。 郭敬明:无所谓,我也不需要什么人尊敬我。如果真的是单以文学的深刻度、技巧,中国有一大帮人比我好,但是他们的销量没我好。但是话说回来,我也不是奔着诺贝尔文学奖或者茅盾文学奖去的。做商人也是我的乐趣,做导演也是我的乐趣。 我也没有把自己定位为文学巨匠。比如说金庸、琼瑶、古龙、卫斯理、J·K·罗琳、斯蒂芬·金,都是文学史上的符号,但是你不能因为说它不是严肃文学,这帮人就没有价值,我今天也可能是某种意义上的、大众的文学,但是它也有它的价值,只是它不在学术范畴,或者不在严肃文学的范畴。第一,我不擅长。第二,我也不爱。我喜欢写我现在写的这种类型的小说,也有读者喜欢这种类型的小说。那我错在哪里呢?我继续写就行了。我觉得别人也是拿这个头痛,他不知道把郭敬明分到哪一类。 南方周末:你的兴趣之一是做商人? 郭敬明:我倒不是说彻底地做商人,其实还是做文化,当你可以以文化为生意的时候,你可以把这个行业做得越来越好,或者带来很多行业新鲜的气象,这个是我的(兴趣)。卖马桶也是商人,我才不爱去卖马桶,或者炒股票的也是商人,我就不爱去炒股票。 南方周末:你对知识阶层和文学界的看法,在乎吗?你会在乎哪些人对你的评价? 郭敬明:我觉得你不喜欢我的小说,你不看就行了,我还不喜欢很多小说,我不看就行了。我要在乎,我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。 南方周末:你说过,假如郭敬明不做导演,不做经营,不做杂志,不做艺人,而是百分之百的精力来写书,局面会不一样。那为什么你选择了经营,而不是继续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写书? 郭敬明:因为现在是我想要的,百分之百写书不是我想要的。如果我百分之百写书,我的人生太单调了。打个比方,有一件你特别喜欢的衣服,特别好看,但是让你每天都穿它,你也会不舒服的,你还是愿意多穿几套。这是我的性格。当然这也是我的弱点。我双子座,我的弱点就是太肤浅;也不是肤浅,是我学东西很快,掌握一门东西也很快,但是厌倦一门东西也很快。 南方周末:你自己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吗? 郭敬明:我也不知道该说它是优点还是缺点,好像你每一样都行,但是你每一样都玩不到最好。我写书也写不到最好,拍电影也拍不到最好,做商人也做不到最好,做艺人也做不到最好,但是我又很全,在全方面你也打不赢我。 其实这就是一个性价比。比如说我可以写一本书加拍一部电影,同样的精力可以写两本书,或者拍两部电影,我就会选择写一本书,再加拍一部电影。另一种情况是:写一本书,这本书特别好,或者拍一部电影,特别精益求精,99分的电影或者99分的书,但是我的性格,就会选择一本85分的书,加一部85分的电影。我追求的是85+85=170这回事,而不是单个99这回事情。 南方周末:你的团队和你自己有没有分析过:郭敬明为什么有这么多粉丝,为粉丝创造了什么? 郭敬明:蜻蜓点水地想一下,不会深琢磨。我有一个优点,就是我的审美很准,不能说好,因为审美没有好坏差别。审美准的意思是说,我非常清楚大众的审美是什么,然后我会给他比这个审美再高半格的东西。你给他一样高的东西,他会觉得你太平庸,太普通;你也不能给他高一整格的东西,高一格他接不到,他不觉得那个东西美,所以你要在中间一个非常准的位置。不管我写小说,还是拍电影,还是做(别的)什么,我都很清楚,大众其实想要的是这样的东西,然后大概比他高半格的东西——那正好就是我的审美,我也会认为那个东西很好,我就给到他。
Comments